吸烟,到底是种什么感觉?
"爽,很爽,非常爽!"
"抽烟的感觉就像精神饥饿,抽上一根才觉得满足。"
"压力太大你不懂,缓解焦虑和紧张,提神醒脑。"
......
吸烟带来的刺激,让大脑印象深刻。
在尼古丁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中,“快乐物质”多巴胺大量释放,让人欲罢不能。
为了获得更多的快乐,吸入更多的烟草,摄入更多的尼古丁...不少人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。
▲图源pexels
一支香烟,长度≤10厘米,重量≤1克。
一旦被点燃,至少能产生4000多种化学物质,有害物质可以达数百种,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、尼古丁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氮和丙烯醛等,至少69种是已经明确的致癌物。
表面上看只是云雾缭绕,实则是在向生命“宣战”。
▲图源pixabay
毕竟,
入口的每一缕烟雾都带着毒。
吸烟对口腔的影响
烟雾抑制唾液分泌,导致口腔内细菌高效繁殖,同时刺激口腔黏膜及牙龈,导致牙周病、口臭、口腔白斑、口腔癌等问题发生。
吸烟对咽喉的影响
咽喉在高温烟雾的灼烧下,逐渐发展出炎症,引发慢性咽炎甚至喉癌。
吸烟对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
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在呼吸道到处碰瓷,让肺黑化。
焦油会使气管泌物增多,气管和支气管内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受到抑制,增加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的发生几率。
同时对肺泡壁造成损伤,失去弹性的肺泡容易膨胀、破裂,形成肺气肿。
▲图源freepik
吸烟对心脏的影响
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血管硬化。
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250倍左右, 会降低血液携氧的能力。这就导致了动脉内壁水肿, 妨碍血液流动, 为胆固醇的沉积提供了条件, 日积月累便导致了动脉硬化。
尼古丁能使体内组织释放出“儿茶酚胺”, 造成心跳加快, 血压升高,容易产生心肌缺氧, 引起冠心病的发作。
而吸烟量大、吸得过猛, 进入血液中的尼古丁、一氧化碳等浓度过高, 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 导致急性心肌梗塞。
▲图源pixabay
吸烟与癌症
世界范围内的多项研究已经证明,吸烟是癌症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,除了密切相关的肺癌,还可能与宫颈癌、结直肠癌、膀胱癌、食道癌、胃癌等等相关。
据《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》[1]报告,因肺癌死亡的人中,87%与吸烟有关,包括被动吸烟。
而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》[2]也能明显看出肺癌的发病率远超其他癌症。
▲国家癌症中心《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》
其他危害
除了以上疾病,吸烟还会影响睡眠质量、降低生育功能、增加流产危险、导致骨质疏松,给全身健康带来麻烦。
电子烟作为传统香烟的替代品,真的是“健康烟”吗?
电子烟并非没有危险,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子烟的烟液中,都含有传统烟草中的成瘾性成分——尼古丁。
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不建议将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,其戒烟成效尚不明确。
▲图源pixabay
而近日发表在《癌症研究》(Cancer Research)[3]的一篇文章发现,吸传统香烟的和吸电子烟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会出现相似的DNA高度甲基化。这些变化会促使肺癌、宫颈癌等癌症的恶化。
▲《癌症研究》(Cancer Research)
所以说,电子烟并不是既能吸烟又能“避免”吸烟危害的“两全其美”的办法,也不是“帮助”戒烟的手段,更不是可以尝试的“时尚”。
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》[4]数据显示: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,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.6%。
烟草每年使我国 100 多万人失去生命,这个数字超过因艾滋病、结核、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。
面对烟草使用带来的威胁,戒烟是唯一的应对办法。尤其是青少年,更要坚定的对烟草说“不”。
几个戒烟的建议
制定戒烟计划:
明确和树立戒烟的目标,设定一个明确的戒
烟日期,制定详细戒烟计划,并做好应对戒
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。
寻求支持:
与家人、朋友或医生分享戒烟的决定,寻求
他们的支持和鼓励。
转移注意力:
戒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,如头痛、
焦虑、失眠等。可以采取听音乐、玩益智型
游戏、下象棋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,还可以
进行跑步、游泳等运动释放心理压力。
饮食调理:
在戒烟的过程中,如果忍不住想抽烟,可以
通过吃巧克力、瓜子、棒棒糖等方式来缓解
欲望,抵消吸烟的冲动。还可多补充维生素
B,维生素B可以舒缓神经,抑制对尼古丁
的渴望。
生活规律:
戒烟期间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,充足的睡
眠、有规律的作息,可以慢慢提高身体的机
能,帮助提抗烟瘾的发作。
参考文献:
[1]Freddie,Bray,Jacques,et al.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: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.[J].CA: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, 2018.DOI:10.3322/caac.21492.
[2]郑荣寿, 陈茹, 韩冰峰, 等.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[J]. 中华肿瘤杂志, 2024, 46(3):221-231.
[3]https://aacrjournals.org/cancerres/article/doi/10.1158/0008-5472.CAN-23-2957/741851/Cigarette-smoking-and-e-cigarette-use-induce
[4]中国.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》概要[J].中国循环杂志, 2021, 36(10):16.DOI:10.3969/j.issn.1000-3614.2021.10.001.